發布時間: 2025-11-20 16:24 來源:澎湃新聞
馬上評︱高中、中專之間互相轉學,意味著什么?
日前,山東一項涉及高中和中專的政策引發了不小的關注。山東省教育廳印發《山東省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互轉實施辦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各市按照“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形式,確定一定數量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和全日制中職學校作為互轉學校,互轉學校的學生按照《辦法》進行互轉。
從全國層面看,這并非一個全新的政策。比如2024年浙江溫州也推出了類似“新政”,普高生和中職生之間允許互相轉學,共有三次機會。而山東的這次全省鋪開,具體會出臺怎樣的細節,能否成為一個樣板,自然也備受期待。
這些消息對不少家庭來說意義重大,比如會很直觀地緩解“普職分流”的焦慮。“普職分流”即一定的比例的學生上高中,另一部分去中職。而很多學生和家長,恐怕還不能全面地認可職業教育,那么這種強制分流對于他們來說,無疑壓力巨大。
但如果可以轉學,那么自然輕松很多。哪怕中考失誤,未來依然有機會回到高中,這讓“分流”不再是一道一次性的“分水嶺”,也給了學生更從容調整人生方向的空間。
而從另一個層面看,這項舉措的意義也不只是利好“想從中職轉到高中”的學生,反過來也利好職業教育:這其實是傳遞一種信號:“你可以試一下,大不了再轉回來”。
其實很多學生和家庭對職業教育之所以“畏懼”,有偏見,可能也是因為不了解。事實上隨著近些年職業教育和產業格局的變化,過去的那種認知未必準確。
比如就在前兩天,媒體密集報道了一位“00后”女孩魯靜怡,她在克羅地亞舉行的世界技能組織全體成員大會上,代表亞洲接受聘書,成為全球11位“上海世賽全球技能夢想大使”之一,她還曾在法國里昂舉行的世界技能大賽上贏得化學實驗室技術項目的金牌,披上國旗站上了領獎臺。
這個勵志故事只是一種縮影,如今職業教育無論是社會地位、收入待遇甚至是發展通道,都已與過去大不相同,像是“職校學生人手N個offer” “職業技術院校學生未畢業就被搶空”等話題還屢屢成為熱搜。
那么在這個大背景下,允許轉學,也解決了很多學生的后顧之憂。這就會造成另一種可能,學生真正接觸了職業教育之后,發現了其中更適合自己的方向與節奏,反而愿意留下來深耕技能、走向更專業的賽道,或許根本也不想再“轉回去”了。而政策上的松動,讓學生敢于嘗試,恰恰這是一切的開始。
所以,“可以轉學”既是允許“反悔”,也是給予“鼓勵”,這種制度的柔性,也塑造了成長的彈性。
如今也有不少的地方開始嘗試類似的政策。比如廣州、寧波等地,開始在中職學校中開設高中班,探索職普融通新途徑;成都則采取普通高中與中職學校“聯合辦學”模式,實現職普資源深度融合等等。
說白了,這些政策的方向,不再把不同教育類型視為“上下游”,而是作為平行、可互通、可轉化的路徑,不逼著學生早早決定,而是允許他們在體驗、了解的基礎上,認真考慮人生的未來。
總之,也希望這些探索,能讓教育回到“成就每一個人”的原初面貌:為不同節奏、不同天賦的孩子,留下更多試錯的空間與向上的可能。
澎湃特約評論員 章潤
責任編輯:姚楠
審 核:劉海龍
統 籌: 張宇
監 制: 曲立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