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5-11-17 08: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候鳥帶來“生態流量” 多地發展“觀鳥+”融合業態
中新社九江11月16日電 題:候鳥帶來“生態流量” 多地發展“觀鳥+”融合業態
作者 朱瑩
正值候鳥遷徙高峰期,地處鄱陽湖腹地的“候鳥小鎮”江西九江市吳城鎮,草洲青綠、蘆荻泛黃,白枕鶴群掠湖而起,數名觀鳥愛好者摁下快門。
依托候鳥帶來的“生態流量”,中國多地從單一觀鳥向多元化消費場景延伸,“觀鳥+旅游”“觀鳥+研學”“觀鳥導游”等新興業態正加速形成。
中國中部省份江西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上,這是全球九大候鳥遷徙通道之一。
在江西遂川縣千年鳥道山區,沿著蜿蜒山路前行,隱藏在山間的農家樂和民宿正迎來一批批觀鳥愛好者。“自從發展了觀鳥旅游,我們的生意越來越紅火。”營盤圩鄉客家云海民宿負責人曾發說,今年旺季,他的民宿每天爆滿,收入同比增長60%。
為助力“觀鳥經濟”發展,遂川縣形成“觀鳥—科普—旅游休閑”旅游發展模式,發展出200多家農家樂、民宿,帶動參與其中的村民年均增收約3萬元(人民幣,下同),觀鳥經濟帶動相關林下經濟年營業收入突破3000萬元。
吳城候鳥小鎮今年則推出“觀鳥研學之旅”路線,該小鎮旅游運營管理公司運營經理謝紅燕介紹,當地打造了獅子山觀鳥點、航天科普館、星空世界等,并設置親子、情侶出游套餐,提升游客體驗感。
定制化、個性化觀鳥游方興未艾。在福建明溪縣、云南西雙版納、安徽黃山、江西上饒等地,催生觀鳥向導、觀鳥送餐等新業態。
來自婺源縣的職業“鳥導”余鵬海說,他已接到5個冬季觀鳥團的預約,“‘鳥導’的職責是帶領游客辨鳥、觀鳥、拍鳥,這些年來我共接待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觀鳥愛好者。”
官方數據顯示,依托新業態,上饒婺源縣、余干縣等地2024年接待游客70余萬人次,創造經濟效益超1億元。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周建文說,近年來,江西大力發展觀鳥經濟,吸引了海內外游客觀鳥、采摘、研學、攝影,讓生態流量變“留”量,助推了區域旅游經濟加速發展。
觀鳥經濟如何“飛”得更遠?在江西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觀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余志標看來,觀鳥時要注意保護野生鳥類的棲息地,并建立觀鳥旅游人才培訓基地、培育專業“鳥導”隊伍、探索觀鳥導游資格認證制度等。(完)
| ? |
責任編輯:王忠巖
審 核:劉海龍
統 籌: 張宇
監 制: 曲立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