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5-09-29 16:16 來源:黑龍江網
卷首語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視察并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新時代東北振興和黑龍江發展明確戰略定位、擘畫宏偉藍圖、注入強大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為新時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將一篇篇科技創新實踐論文寫在龍江大地上,匯聚成新質生產力“源頭活水”。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總結“十四五”成就,謀劃“十五五”龍江科協事業發展藍圖,省科協策劃開展“創品牌·樹形象”學會創新引領行動。從“學會·人物”“學會·品牌”“學會·成果”三個方向系列報道著手,面向公眾集中展現省級學會、協會、研究會按照總書記指引方向,發揮獨特優勢服務創新龍江建設的生動實踐和嶄新風貌,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貢獻力量。
在浩瀚宇宙中,空間站是人類探索未知的“前哨站”,更是國家太空資產安全的核心。面對日益嚴峻的空間碎片威脅,如何保障空間站的安全?黑龍江省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教授龐寶君,作為一名長期從事空間碎片超高速撞擊與航天器防護研究工作的太空安全專家,二十余年如一日攻堅克難,以自主創新之力為我國航天器筑起“銅墻鐵壁”。
攻堅核心技術,筑牢太空安全屏障
龐寶君的科研生涯始終與國家需求同頻共振。他前瞻性地提出基于聲發射的空間碎片撞擊在軌感知技術,通過不懈攻關,解決了一系列復雜結構超高速撞擊動力學響應難題,該技術在航天型號任務中得到工程化實施,應用于我國空間站建設,為空間站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更令人矚目的是,他帶領團隊歷時兩個五年計劃,自主構建了空間碎片環境工程模型,被納入ISO國際標準與歐美同類型模型并列作為參考模型。面對高性能防護材料長期受制約這一挑戰,他主導篩選的國產高性能填充材料替代方案,被采納用于空間站防護結構設計中。這些成果不僅保障了載人航天器的安全,更將為我國非載人航天器的生存力評估和空間碎片防護設計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科普與思政融合,播撒科學種子
龐寶君教授長期投身科普事業,善于深入淺出地凝練科研成果為科普素材,立足提高我國空間資產在軌安全運行技術研發與工程應用,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等媒體平臺,以生動語言和真實案例向億萬觀眾解讀航天科技,講述空間碎片防護的“幕后故事”,引發廣泛反響。
他注重從興趣入手,通過猜想、實驗、改進的實踐過程,培養青少年辯證思維與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他的科普推廣傳播渠道多,內容新穎前沿,覆蓋人群數量大,深受公眾,尤其是青少年的歡迎。不僅如此,他還將科普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在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引導青少年樹立“科技報國”之志。他說:“守護空間資產安全是我一生的事業,而培養更多仰望星空的人,則是這份事業的延續。”
他帶領空間碎片防護團隊依托哈工大航天學院空間碎片高速撞擊研究中心,累計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重要科研項目40余項,獲省部級獎勵3項;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主持和參與編寫多部國內/國際標準。他個人也被授予第八屆黑龍江省優秀科技工作者、2022年度中國力學學會力學學科最美科技工作者、“典贊·2023科普龍江”年度十佳科普人物等榮譽稱號,榮獲黑龍江省暨哈爾濱市科普作家協會首屆“天鵝獎”(科普創作與傳播)科學家獎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龐寶君用二十余年的堅守證明:科技報國無需豪言壯語,只需腳踏實地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科學普及不必形式主義,只需以真心點燃青少年的科學夢想。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科學家“仰望蒼穹、腳踏實地”的初心,更看到了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共同繪就的強國之路。(記者 徐楠)
責任編輯:張澤國
審 核:董雪婷
統 籌:張宇
監 制:曲立偉